评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
一、期刊的级别要求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职称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刊物以及核心刊物。通常情况下,高级职称论文发表一般是会选择核心刊物进行发表。
因为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会对评审更有优势,所以很多评高工的人才认为选核心期刊去发表是更好的。然而情况却并不是如此,盲目投稿可能会适得其反。作者更好是根据职称文件里的级别要求或者咨询单位的意见后去选择最适合的期刊级别进行发表。
二、期刊的正规性
评高级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中,正规性是一项很重要的标准,要知道论文可不是随便找本期刊发表就完事了,如果投递到假刊、套刊上发表是无效的,一定要记住了。
如果说你不确定自己发表的期刊是否正规,建议作者去新闻总署的官网上查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其网站首页左部开辟有“新闻机构查询”窗口。在该窗口输入期刊名称,选择“媒体类别”为“期刊”,如查询不到任何信息的,那么一般为非法期刊,面对这种期刊就要多留个心眼,慎重进行选择。
三、期刊的刊号
刊号也是评高级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之一,一般高级职称评审的论文是要发表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什么是CN、ISSN刊号呢?不熟悉论文发表的人员可能对这个方面不是很清楚。其实ISSN、CN刊号就是国际刊号、国内刊号的意思,这两种刊号缺一不可。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有了这个刊号,这本刊物才算是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正规刊物。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有这个刊号,这本刊物就是国外公开发表的正规刊物。
虽说正规的期刊都具备这两个刊号的,但是一些套刊、假刊有的也是具备双刊号的,与正规期刊一样,很多这样的期刊用自己的刊号弄一些其它的期刊,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正因为这样很多作者在选择期刊投稿的时候可能会入这个坑里面,因此在选择期刊方面一定要擦亮双眼去辨别清楚。
甘肃省教育厅对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在知网查到吗?维普网不行吗?
这个不一定甘肃省评定职称论文刊物,有的刊物是被万方、维普等收录的也是被承认的甘肃省评定职称论文刊物,这个要看个人单位的要求甘肃省评定职称论文刊物,还有其甘肃省评定职称论文刊物他问题甘肃省评定职称论文刊物,可以向品优刊的小编咨询
甘肃省教师评职称论文万方发表行吗
行的,万方是一个数据库平台,发表论文可以找对应期刊的杂志社,也可以找网上的论文投稿平台。
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
甘肃省职称评定新规内容是什么?
2018年8月2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按系列(专业)修订或制定我省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2018年起,省上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实行“零容忍”,对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按“连续考核合格(称职)及其以上间断的”情形对待,即申报当年之前的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称职)及以上。
关于按系列(专业)修订或制定我省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1、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
《意见》明确指出,从2018年起,省上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省级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原则,牵头制定本系列(专业)正高、副高、中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重点评价全省作出贡献人才正常晋升、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破格晋升职称,省、市、县属单位适当区分。评价条件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按“作出贡献”来衡量,把基层人才“作出贡献”与省市属单位人才“作出贡献”区别开,按“跳一跳够得着”制定。正常晋升职称的评价条件标准以“作出贡献”来衡量;破格晋升职称的评价条件标准以“作出突出贡献”来衡量,让人才通过不懈努力能达到。品德和能力评价暂以定性评价为主,逐步实现量化评价。业绩贡献条件实行量化评价,可参考甘肃省过去评审标准,体现最新要求;也可实行量化赋分办法,对奖项、荣誉称号、项目等各项业绩通过量化赋分体现出来;还可先将品德、能力、业绩贡献按一定比例实行模块化赋分,再将业绩贡献量化赋分。
2、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
《意见》指出,要突出品德标准。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实行“零容忍”,对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按“连续考核合格(称职)及其以上间断的”情形对待,即申报当年之前的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称职)及以上。申报造假“一票否决”,对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从2018年职称评审开始,各级职称材料审核部门和评委会工作机构,要实行申报造假、弄虚作假向申报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制度,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管理权限,根据或参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逐步纳入国家和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上将配套出台职称诚信体系建设政策。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对各部门、各单位查实的在科技奖项、项目、竞赛等团队合作中,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在职称审核评审中按申报造假对待。
3、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意见》还指出,职称外语(含古汉语、医古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全省申报中、初级职称人才和在基层、艰苦单位人才申报所有层级职称不作要求。对省市属单位申报高级职称人才不作硬性要求,确实需要评价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在职称改革政策调整期暂按以下办法区别对待:
(1)不作论文要求。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暂定为:县以下基层、省市属艰苦单位、全省申报中初级职称的人才。
(2)不作限制性要求。中小学教师、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和藏医药人才,工程技术、艺术、翻译、工艺美术系列申报副高级职称人才,各类企业申报企业有效高级职称的人才,应用型、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类型科研人才。前述人才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代替论文答辩,包括:高质量工作总结、课题、校本研修、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项目验收报告、技术(产品)创新、专利成果、教案、病历等。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在制定的评价条件标准中,要明确本系列(专业)代替论文项目的具体名称、衡量标准。
(3)其他人才暂按我省已有规定执行。另外,从2018年起,论文以公开发行的刊物为准,包括:国外索引收录、国内核心刊物、权威报刊、相关学术会议宣读和省级刊物。“公开发行”是指: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专业期刊。论文篇数要求除“不作要求”和“不作限制性要求”的情形外,暂按我省已有规定确定。
4、放宽省、市属单位人才专业限制。
《意见》明确,要注重能力,分类破除专业、资历、学历等限制。
(1)放宽省、市属单位人才专业限制。在专业上以相近或相邻专业进行审核,重点考核能否胜任工作,是否符合申报层级的业绩贡献条件标准。
(2)不强调专业对口。对基层、艰苦单位、各类企业、非公组织、自由职业者人才,尽量实现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对口,对少数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只要学历符合要求,不再强调专业对口,从事现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及以上,实践证明能胜任现专业技术工作即可。
(3)放宽职称台阶要求。对各类企业、非公组织、自由职业者人才,在职称层级台阶上,要尽量实现逐级晋升。对少数总专业年限符合要求,低一级职务每缺一个层级台阶增加1年总专业年限,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申报相应层级职称。
(4)鼓励公务员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党政机关交流到企事业单位任职的高层次人才,除“以考代评”系列(专业)外,可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直接申报相应系列(专业)层级职称。另外,事业单位编外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享受考核认定职称和评审职称的同等待遇,不受岗位数额限制,获得资格后仍按编外聘用,转为编内人员后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各用人单位要与编内人员一并推荐,但在推荐、公示时要说明情况,在报送申报材料时要备注说明。
甘肃省中小学评高级职称论文字数有要求吗
甘肃省中小学评高级职称论文字数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我们在评定这个高级职称的时候,论文字数一定要达到一万字以上,而且要写的十分天实,要写出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有一个基本的门槛
评职称发表文章一般发什么刊物?
中级职称晋升论文发表刊物选择普通期刊,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是非常普遍的选择,国家级期刊的办刊水平和价值是略高于省级期刊,但二者差别总体是不大的,认可度也是相当的。
核心期刊属于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对论文的原创度要求也比较高,但是选择普刊投稿的人员也有很多。普刊涉及的范围较广,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所以如果没有硬性要求的人员,可以选择普刊投稿。
副高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晋升需要发表核心期刊了,比如工程类高级职称晋升就有发表核心期刊的要求,医学高级职称需要发表sci论文,要求比中级职称晋升高出了不少。评职称就是要发表到正规合法的期刊上,还有一点,就是必须必须要发表到评定职称认可的杂志上,每个省的职称评定认可的期刊杂志都不一样的。
扩展资料
常见的通信类刊物:
1、《信息通信技术》本刊发行面向国内外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机构、运营服务企业、制造企业、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教授、管理者,亦面向信息通信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杂志栏目设置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系统、业务、解决方案、应用和综述等,是评通信类中级职称优秀的刊物。
2、《移动通信》本杂志创刊于1977年,是信息产业部主管,信息产为副产品广州通信研究所主办的关于移动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刊物,是我国电子、电信学科的核心期刊。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2001-2002年度信息产业部优秀电子科技期刊奖、2003-2004年度信息产业部优秀电子科技期刊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