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系的应急职能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层面处理紧急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及其载体系统,是 *** 应急管理的职能与机构之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就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把握并设定应急职能和机构,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应急管理体系的应急职能体系:
(一)区分自然性与社会性紧急事件、综合性与专项性紧急事务,形成集中统一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突发事件不外乎自然性紧急事件和社会性紧急事件两大类。
(二)系统厘清、大力整合现有的 *** 应急职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常规管理职能紧密对接和互补融合的应急职能体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之一,要把应急管理从常规管理中独立出来,明确其性质、定位、范围,把握其规律、特点、原则和要求,弄清其目标、任务、条件、方式和途径,界定出一个成熟完备、独立专门的应急管理职能领域。
第二,要把分散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组合和集中,把薄弱和欠缺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大力强化起来,形成一套细致全面的综合性应急服务职能体系。
第三,要在现行配置于各职能部门的专门性应急职能系列的基础上,对专门性应急管理职能和应急服务职能进行再提炼、再完善和再精专,形成一个高度精确有效的专门性应急处置职能体系。
第四,要科学设定、正确处理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常规管理与常规服务的相互关系。
应急管理是相对于常规管理而言的 *** 工作,是针对紧急状态而进行紧急行动并由此形成应急形态的 *** 管理。另外,综合性应急职能既然极端重要,那么就要有一个相应的常设 *** 部门来专门履行。这类部门就是综合性紧急事务处置机构,是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常设主体和轴心。
因此,加强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体制建设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整个 *** 工作的角度来着眼和行动;确切而言,就是要在着眼于科学理顺行政体制、特别是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与整个 *** 管理工作内在地对接起来,突出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的正规化建设,重点探索实行“应急管理大部门制”,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大部门化的应急管理主干机构,合理调整乃至重构国家应急管理主干机构体系。
从行政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的实践看,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就是要将 *** 的应急管理职能进行同类合并、大体集中,交由一个机构统一负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才能充分确保应急职能分类与应急机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应急成效。这样做正是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推进 *** 管理科学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现实选择。
如果要把应急管理大部门化做实做细,就必须突出对应急管理主干行政机构加以正规化建设,主要是必须把分散履行综合应急职能的各种非常设行政机构和准行政机构加以集中和整合,由此形成一个集中统一、高效有力的应急职能职责主体,而不能以非常设、非正规、乃至应付的和重叠的形式来考虑、设立与维持;还要根据更科学、全面的综合性应急职能来建设一个内设职能和机构更加科学、完善的应急行政主体,使之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直接保障主体和一个日常化运转的正式 *** 部门。
从国家层面上看,广大的国土面积要求有一个集中统一、协调灵敏、高效有力的更高专门权威和更高行政机构,统抓应急管理工作。这种机构可设为部级建制,但必须设有超部级权力权威,专门负责全国非国防性重大紧急事件处理。这个机构既直接处理具体事件,也在全局上发挥迅捷高效、强大有力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促进和监督等作用。这样,那些临时的、无权威的、随机设立的各形各色安全机构、安全运作模式和资源启用模式都将废弃,那些应急延误、危机疏忽、内耗浪费及由此而来的危险后果都将避免;进而从体制上做到充分确保公共安全。
与此相配套,各级地方行政区域也要设置同样的总部机构,统管本辖域的全部非国防应急管理事务。这其实就是要求在 *** 建制内新建一个非国防应急主干机构系统,成为各级行政区域内紧急事务处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的主干机构和责任权威,位于直属应急联动中心和常规联动中心之上,对本区域整个应急与常规安全责任与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的整合、协调、实施、指导、监督和推动。
这样,在某时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就能有一个常设的应急管理主体去独立负责了;再也不必一有大事就迫使核心领导层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打乱总体秩序而额外劳心了。显然,这是非常符合应急管理规律和实践需要的,是科学、务实和可行的;对于整个国家综合应对和处理各种紧急事件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百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谈谈如何做好我省今后的应急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但也勿庸讳言,当前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种影响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 *** ”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人民 *** 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是各级 *** 义不容辞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机制,防止和避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是各级 *** 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各级 *** 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更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隐患较大,资源能源紧缺,环保压力也在加大。这些都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社会稳定,有的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 *** 职能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 *** 的职能全面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 ***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应急管理仍然是 *** 工作中一个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加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应急管理局有职称吗
有的
应急管理局局机关在编人员使用行政编制,为公务员,其余人员一般为事业编,安置在二层机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