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是甘肃省 *** 发布的一部关于扶贫的工作制度。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1]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 ***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image]20 甘肃 我有精准扶贫,考了394,报了精准扶贫专项里的兰石化和甘肃卫生职业技术
2015年甘肃省高考志愿设置:
实施大平行志愿的本科一批(F段)、本科二批(H段)、本科三批(J段)和高职(专科)批(M段)设置“A、B、C、D、E、F”6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院校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2.不实行大平行志愿的体育、艺术类各批次及特殊类型招生的批次或段实行“1+1”顺序志愿(1个之一志愿和1个第二志愿,下同)。每个志愿院校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3.本科一批自主选拔招生(E段)设置1个志愿,6个专业选项及1个专业调剂选项。
4.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专项招生X段(以下简称精准扶贫专项)和面向革命老区专项招生Y段(以下简称革命老区专项)设置“1+1”顺序志愿。每个志愿院校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
5.直招士官生设置院校调剂,调剂范围仅限招收直招士官生的院校。
甘肃省精准脱贫七个一批的具体内容
甘肃省在精准识别、完善建档立卡数据、摸准脱贫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实施 “七个一批”脱贫攻坚: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2.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3.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4.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5.教育脱贫一批
6.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7.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扩展资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省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体会议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持续推动落实“1+17”精准扶贫方案,深化行业扶贫的成效,根据省委省 ***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加强和完善“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到户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清单式管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精准聚焦贫困人口。省扶贫办要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向省直相关行业部门提供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农村更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等“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初步数据。
省直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行业政策和标准,组织指导本系统进行逐户核查,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找准“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对应贫困人口、区域分布和具体类型,形成通过本行业精准扶贫措施实现精准脱贫的管理清单,并及时对接到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作为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措施落实、进度统计、巡查督查和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由行业部门实行动态管理,确保“1+17”到户政策的落实,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
二、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省直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行业扶贫政策的梳理和对接争取,对“1+17”方案里面涉及到但扶持力度没有中央大的,按照中央部署加大扶持力度;方案里面没有但中央已经部署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加快推进落实;
中央没有涉及而我省已经推进的,继续兑现承诺,加大力度实施。要组织指导本系统逐户逐人掌握致贫原因,找准行业扶贫政策项目与贫困户脱贫需求的结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督促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确保每个贫困人口有行业部门政策帮扶,按需求落实帮扶措施。
对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要留出缓冲期,在攻坚期内保持相关行业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三、建立到户工作台账。省直相关行业部门要对核准后的通过“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摸清特殊困难和需求,逐级分类建立到户工作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帮扶内容、完成时限,实行一户一策、挂图作战。
改进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行业措施落实进度的统计方式,由行业部门按行业政策标准负责统计内容设计,统计数据采集、审核等工作,每季度负责在全省大数据管理平台录入,做到信息真实、资料齐全、数据准确、账实相符,从源头上解决行业统计数据和大数据平台统计数据“两张皮”的问题。
四、加强行业动态管理。各级行业部门要按照“1+17”精准扶贫政策,实时监测行业精准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特别是对返贫、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给予扶持;
对当年预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根据退出验收办法,制定完善行业具体验收标准,并据此提出认定意见,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提供依据。
五、强化工作指导培训。省直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和《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实施方案》规定的考核验收标准,制定本行业系统清单式政策措施到户到人实施方案。
围绕“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行业指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使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行业到户到人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做好行业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开展调研督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广典型,不断推动行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六、严格各级工作责任。各市州、县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按照省委、省 *** 的部署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业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做到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
要健全完善行业部门定期述职制度和行业扶贫考核监督机制,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情况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到户到人脱贫措施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等问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甘肃省提出的精准扶贫具体指哪些精准
建设型扶贫是指在扶贫救灾中,打破以往一次性捐助的局限性,而通过“合作社”等形式,为当地民众提供自主经营项目,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创收,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模式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加多宝集团联合首创,在玉树、舟曲灾后重建过程中试点运营,并取得显著成效,其模式主要包含:“提供灾后小额信贷、建立蔬菜大棚基地、援建农贸交易市场、组建运输车队”等扶贫项目。
精准扶贫考生录取有什么政策
1. 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实施 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同等条 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2.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机制,对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 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
3.2015年甘肃省地方专项计划不再组织资格审核,以当年报名时采集的农村户籍信息 为准。
4.甘肃省地方专项计划单独编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 肃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面向全省编制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计划安排在提前批次D段 进行。
5.考生在本科一批D段填报志愿,地方专项计划采取“1+1”顺序志愿模式,设置“1 个之一志愿、1个第二志愿”,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
6.月下旬高考文化课成绩公布后,地方专项计划志愿与普通类之一次填报志愿同步进 行。地方专项计划不征集志愿。
7.如院校生源不足时,可根据考生志愿在批次控制分数下40分以内(含40分)发档。
8.以下是主要几个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和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招生扶贫.
(三)强化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支持.
(四)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拓展资料】
1、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分数线会低一些。
2、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对考生有户籍和学籍要求,由于报考考生有限,高考录取分数线会稍低一些。
一、资助对象
1、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为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后,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可纳入资助范围(资助对象以下均称为“农村贫困学生”)。
2、无名额限制,可以提供扶贫手册的学生即可纳入资助范围。
二、资助标准
省户籍农村贫困学生,除享受原有的国家助学金外,新增以下资助项目: 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_年; 2.免(补助)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年、专科(高职)3500元/年 ,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
甘肃省精准扶贫户上脱贫的12项指标是什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12项指标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年贫困线,并达到或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2)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30平方米;
(3)饮用安全水,有条件地区接通自来水;
(4)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
(5)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
(6)有增收门路;
(7)全部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8)符合条件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9)有简易卫生厕所或卫生厕所;
(10)有通讯设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接通互联网;
(11)无因病、因学、因婚借贷;
(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大于等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
扩展资料: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总的要求:
为实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 *** 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