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预报员分几级

气象台甘肃省气象局职称的职称一般是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首席预报员 肯定是高级工程师了。甘肃省气象局职称他们属于事业编制甘肃省气象局职称,不是公务员,但待遇参照公务员。

首席预报员一般是从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里选出,没有单独甘肃省气象局职称的级别。

气象局预报/测报员怎么评助工职称?

签订合同的看人事档案在哪里存放,如果是在人才市场存放,可以直接去人才市场填写申请评定职称表,单位给你盖章承认你一直从事专业工作即可。像你这种情况,是本科毕业的,从事工作已经满三年,可以直接评助工。

[甘肃省]甘肃省气象局职称,甘肃省气象局职称评审

气象局考试主要是考什么内容

气象局不都是天气方面甘肃省气象局职称甘肃省气象局职称,只有气象台、防雷中心有这方面的专业业务甘肃省气象局职称,而且需要有大气科学类本科毕业证书才能报考,还得气象台招人了才能进,而且需要疏通关系(气象局自己人还招不完呢,你怎么进)

如果以上条件都符合,可以报名。

买本大气物理先看着,注意当地气象局的 *** 信息,应该在当地事业编制考试里招人;应届的在南气体育馆里直接 *** (南大都没有的,南大学生还特意跑过来,不过人家成绩好啊,估计都进市局了)

楼主如果不是气象专业毕业,可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物理或者大气科学研究生(这两个专业难考些,主要是考得人多)气象类的专业现在一般可以进省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9年由 *** 里的(忘了名字)分出来建立的学院,60年建立南京气象学院,全国几乎全部市一级气象局都有它的学生,省一级都有它研究生,也是很牛X的,类似南审(当然不能跟它比,只是学审计会计的都认可南审,学气象的都认可南气,这点类似罢了)

各级气象局领导(进修的不算)

郑国光 1981 大气探测 中国气象局局长

许小峰 1981 天气动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沈晓农 1983 农业气象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矫梅燕 1983 天气动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于新文 1984 天气动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颜宏 天气动力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

刘英金 1969 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迟学岐 1978 总参水文局副局长

潘剑 1968 总参水文局总工程师

张书余 天气动力学 甘肃省气象局局长

崔讲学 1982农业气象系 湖北气象局局长

秦元明 1978大气物理系 吉林省气象局局长

袁招洪 1992大气物理系 上海气象局副局长

张杰 1984大气物理系 新疆气象局副局长

周恒 1984大气物理系 中国气象局监测 *** 司副司长

何清 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 中国气象局沙漠气象研究所

李柏 1982天气动力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

刘扬 1982天气动力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卢乃锰 1985大气物理系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甘肃省气象局职称我自己看了都震惊的,国家局领导除了党委书记都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5年3月甘肃省气象局职称,学校有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3个、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1个、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高校哲社基地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成都市重点实验室1个、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1个)甘肃省气象局职称:大气遥感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3个):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1个):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大气环境模拟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场生物效应仪器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信息材料及器件化应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 *** 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哲社基地(2个):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科技与经济统计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气象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备注:牵头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其他六大单位参与共建)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图形图像智能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图形图像与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培养)

成都市重点实验室(1个):成都市信息安全保密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中心(1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研究院

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科技园(备注:四川省第三家通过认定甘肃省气象局职称的省级大学科技园) 服务社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动力学、信号处理、卫星通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

该校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中国国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中国海外,其中学校主研的XDPR双极化雷达被美国权威气象雷达专家Dusan S.Zrnic评论为“世界上首部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双极化雷达”。该校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之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参与研发。此外,该校参与歼10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歼-10功臣单位”称号。 项目承担科技获奖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子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3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339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近1500项,共争取各级各类(含横向)科研经费总计到账3.34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达6671万元;共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论文近37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论文近1000篇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5项。

在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有19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进入四川地方高校之一方阵。

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有15项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由该校大气科学学院范广洲教授申报的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基金委该类型项目的资助。 论文发表 2009-2014年,该校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等中国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 李泽椿:52级,气象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 *** 总参谋部科技顾问

刘再德:78级,美国Syracuse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北京快网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王澄海:79级,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朝鲜:79届,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李国平:79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帮华:80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与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联合中心资深科学家

曾庆安:80级,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宇航:82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汉军:83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高级物理科学家

古松:83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邓爱军:83级,宾法尼亚大学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科学家

张韧:83届, *** 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盛瑜:83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常委

何光碧:83届,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呙平:84级,原新疆气象局通信台任计算机室主任、高工,现任天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杨芳林:85级,美国马里兰国家环境探测中心科学家

李曦:85届,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何建新:87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

刘和平:87级,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李双林:88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周率:90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

谌芸:91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黄刚:94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王桂华:96届,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访问学者、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气象领域 陈耆验:55级,湖南省长沙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农业气象和生态农业专家

李继烈:63级,四川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处长

陈泮勤:65届,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刘光轩:69级, ***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

杜继稳:70级,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

杨少杰:73级,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广州市气象局局长

庄国泰:79级,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

赵平:80级,中国科学院气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邓树民:80级,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

罗德海:82级,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青岛市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王仁乔:82级,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台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谢璞:83届,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方立清:83级,河南省气象局气象台台长

陈忠明:84届,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山地气候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

罗云峰:86级,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

祝燕徳:湖南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左雄:87级,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张强:87届,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

刘汉涛:89届,神六发射功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

张洪卫:95届,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 统计领域 滕采模:73级,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

刘启义:75级,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

李川渝:78级,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王琪敏:82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多吉战都:84级, *** 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光彩:84级,四川省经济学会理事、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

冯久先: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副总队长

(以上为部分校友,详情请参考资料)

兰州省气象局是双休吗

是,因为兰州省气象局属于 *** 级别的机构,所以都是采取的双休制,一周只需要工作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