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职称有哪些,评审条件是什么,职称是什么,评审职称有什么用处?

在公司企业、 *** 机关和事业单位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职称主要有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高、高级工程师。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评审条件:中专毕业一年后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可以评技术员。在技术员岗位工作八年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才能评助理工程师。本科生工作一年后可以评助理工程师,在助理工程师岗位工作满四年,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具有评工程师的资格。在工程师岗位工作满四年,在行业或国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至少两编专业论文,参加了科研项目的研究,满足评副高的资格。评正高需要获得过专利,在国家级或者国际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有行业影响力的论文学说,就具备评高级工程师的资格。另外,每一档职称评定之前,要参加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英语和电脑应用考核,且成绩合格。

各行业的职称称呼不同,职称等级是一样。比如教育部门的职称就是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等等。医疗行业是医生、副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等。

[甘肃省]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文件

甘肃省工程技术系列评审高级职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甘肃建筑系统职称要求

职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 9月20日前将评审材料报省建设厅人事处

论文要求 建设工程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标准:1、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至少应有以 *** 现技术、学术水平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的论文、专著、译著、专题报告、技术总结之一:

(1)公开出版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本人撰写部分累计字数达1万以上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出版的译著本人撰写部分累计字数达2万以上。

(2)独立或作为执笔人在市、厅级以上专业刊物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3)兰州市区以外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有1篇在市、厅级本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学术论文,或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4)独立编写的技术总结、生产报告、专题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专业技术文件,至少有1篇被同行专家评为有独到见解和一定的技术、学术水平。

2、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至少应有独立或作为执笔人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论文1篇以上。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撰写以下论文或著作之一:①本人作为之一撰稿人或执笔人,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②本人作为之一撰稿人或执笔人,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在全国本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③公开出版有一定学术水平专著,本人撰写部分累计达到6万字以上,或译著达到10万字以上。④公开出版的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部分累计达到8万字以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职称评审对论文要求的通知:(一)申报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高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之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之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 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三)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是否要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由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学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和部门,一般应该要求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要求正式发表论文的人员,必须提交1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技术报告或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应鼓励申报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钻研专业理论,撰写学术论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式发表论文者优先晋升中级职务。(四)独立完成或作为之一完成人公开出版了本专业专著、教材,可视为已达到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的,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五)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得公开发表论文的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用在本部门、单位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有关学术技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代替公开发表的论文,并附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职称计算机 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工作,并参加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达到合格水平;免于考试或放宽要求的条件,按照省上有关规定办理。

职称英语 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并达到相应水平;免于考试或放宽要求的条件,按照省上有关规定办理。

继续教育 拟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每年接收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40学时,拟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每年接收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32学时,并取得《继续教育证明书》。

甘肃职称评审最迟公示时间

12月31日。2022年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工作8月下旬开始,职称申报评审信息系统开启时间为8月25日24时,个人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30日24时,最迟公示的时间是12月31日。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甘肃省职称评定新规内容是什么?

2018年8月2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按系列(专业)修订或制定我省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2018年起,省上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实行“零容忍”,对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按“连续考核合格(称职)及其以上间断的”情形对待,即申报当年之前的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称职)及以上。

关于按系列(专业)修订或制定我省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1、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

《意见》明确指出,从2018年起,省上不再统一制定跨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省级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原则,牵头制定本系列(专业)正高、副高、中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重点评价全省作出贡献人才正常晋升、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破格晋升职称,省、市、县属单位适当区分。评价条件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按“作出贡献”来衡量,把基层人才“作出贡献”与省市属单位人才“作出贡献”区别开,按“跳一跳够得着”制定。正常晋升职称的评价条件标准以“作出贡献”来衡量;破格晋升职称的评价条件标准以“作出突出贡献”来衡量,让人才通过不懈努力能达到。品德和能力评价暂以定性评价为主,逐步实现量化评价。业绩贡献条件实行量化评价,可参考甘肃省过去评审标准,体现最新要求;也可实行量化赋分办法,对奖项、荣誉称号、项目等各项业绩通过量化赋分体现出来;还可先将品德、能力、业绩贡献按一定比例实行模块化赋分,再将业绩贡献量化赋分。

2、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

《意见》指出,要突出品德标准。师德、医德等道德品质有问题实行“零容忍”,对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按“连续考核合格(称职)及其以上间断的”情形对待,即申报当年之前的3个考核年度必须为合格(称职)及以上。申报造假“一票否决”,对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从2018年职称评审开始,各级职称材料审核部门和评委会工作机构,要实行申报造假、弄虚作假向申报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制度,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管理权限,根据或参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逐步纳入国家和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上将配套出台职称诚信体系建设政策。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对各部门、各单位查实的在科技奖项、项目、竞赛等团队合作中,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在职称审核评审中按申报造假对待。

3、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意见》还指出,职称外语(含古汉语、医古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全省申报中、初级职称人才和在基层、艰苦单位人才申报所有层级职称不作要求。对省市属单位申报高级职称人才不作硬性要求,确实需要评价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在职称改革政策调整期暂按以下办法区别对待:

(1)不作论文要求。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暂定为:县以下基层、省市属艰苦单位、全省申报中初级职称的人才。

(2)不作限制性要求。中小学教师、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和藏医药人才,工程技术、艺术、翻译、工艺美术系列申报副高级职称人才,各类企业申报企业有效高级职称的人才,应用型、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类型科研人才。前述人才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代替论文答辩,包括:高质量工作总结、课题、校本研修、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项目验收报告、技术(产品)创新、专利成果、教案、病历等。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在制定的评价条件标准中,要明确本系列(专业)代替论文项目的具体名称、衡量标准。

(3)其他人才暂按我省已有规定执行。另外,从2018年起,论文以公开发行的刊物为准,包括:国外索引收录、国内核心刊物、权威报刊、相关学术会议宣读和省级刊物。“公开发行”是指: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专业期刊。论文篇数要求除“不作要求”和“不作限制性要求”的情形外,暂按我省已有规定确定。

4、放宽省、市属单位人才专业限制。

《意见》明确,要注重能力,分类破除专业、资历、学历等限制。

(1)放宽省、市属单位人才专业限制。在专业上以相近或相邻专业进行审核,重点考核能否胜任工作,是否符合申报层级的业绩贡献条件标准。

(2)不强调专业对口。对基层、艰苦单位、各类企业、非公组织、自由职业者人才,尽量实现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对口,对少数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只要学历符合要求,不再强调专业对口,从事现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及以上,实践证明能胜任现专业技术工作即可。

(3)放宽职称台阶要求。对各类企业、非公组织、自由职业者人才,在职称层级台阶上,要尽量实现逐级晋升。对少数总专业年限符合要求,低一级职务每缺一个层级台阶增加1年总专业年限,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申报相应层级职称。

(4)鼓励公务员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党政机关交流到企事业单位任职的高层次人才,除“以考代评”系列(专业)外,可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直接申报相应系列(专业)层级职称。另外,事业单位编外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享受考核认定职称和评审职称的同等待遇,不受岗位数额限制,获得资格后仍按编外聘用,转为编内人员后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各用人单位要与编内人员一并推荐,但在推荐、公示时要说明情况,在报送申报材料时要备注说明。

甘肃省怎样评定职称?职称认定和职称评审有什么区别?

答:甘肃省评定职称有具体的文件规定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主要是按照任职年限、学历、资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来评定职称。

职称认定是已取得了相关职称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当地人社部门职称办根据本人申请或单位申请按照本省的职称《认定办法》对已取得的职称进行认定甘肃省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认定无问题后,进行重新发文,职称认定完成。职称认定后与本地通过评审的职称同等效用。

职称评审是按照本省相关文件规定,按照学历、资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经过公示无异议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职称。

甘肃省职称评审条件

助理(初级):中专毕业满5年,大专毕业满3年,本科毕业满1年。

中级:中专毕业满15年,大专毕业满7年,本科毕业满5年(以上还要取得助理职称满4年,另外,毕业证和评审专业不一样的属于跨专业,跨专业要求毕业年限在增加2年)

中级评审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每年9月份开始,次年2月左右可查询(但查询一般都显示是当年12月份下证)

副高:大专毕业满20年,本科毕业满5年,同时要求取得中级职称满5年

甘肃省已经于2019年全面实行职称证书电子版,不在颁发纸质版证书,所有的证书都可以通过网上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查询。